OpenAI被迫摆摊做生意,GPT商店是否能撑起商业蓝图?
- +1 你赞过了
【天极网企业频道】笔者发现,这波搞AI的C-Level“领导们”对“商店”情有独钟。
之所以这样说是有原因的。2023年10月份,百度智能云推出号称国内首家面向企业客户的一站式交易的AI原生应用商店——百度智能云千帆AI原生应用商店;在此之前的5月份,Microsoft Store上线了专门的AI应用板块,为客户提供一系列的AI服务,比如客户使用Descript、Krisp和Podcastle等应用生成、编辑视频和音频;而在刚刚到来的2024年,OpenAI通过官方博客宣布,推出个性化AI应用商店GPT Store。
从这几个案例,我们发现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那就是,包括百度智能云、微软、OpenAI、华为等在内的企业,都在探索类GPT、大模型或AI应用的变现之路,而且这种“探索”也变得极为迫切。同时,我们还发现,在没有形成普遍性软件付费习惯的国内市场,通过AI将原有软件服务进行升级的方式,并没有形成新的盈利模式,会员付费、广告植入或将成为收入的直接来源。
透过GPT商店来看AI生意
在今年1月10日,OpenAI承诺的GPT应用商店(GPT Store)正式上线。其使用方法是点击ChatGPT网页端,对话框更新一项“探索GPTs”。官方介绍,在GPTs可以发现、创建并使用ChatGPT的各种自定义版本。这也意味着,用户可以按编辑精选、流行趋势寻找GPT,大抵有七大类,分别是图像生成、协作、效率、研究和分析、编程、教育、生活方式。
笔者注意到,GPTs呈现多模态化的趋势,日常办公、设计、视频制作、编程等都可以通过GPT商店实现。其盈利模式也是成为付费用户,目前只有付费用户才能制作和使用GPT应用商店,包括ChatGPT Plus 用户、企业用户以及新的团队用户(ChatGPT Team)。谁来贡献软件及功能,OpenAI也做出明确,将于第一季度启动与GPT创建者的收入共享计划,创建者将根据用户和聊天机器的互动程度获得报酬。
这是GPT商店的盈利模式。同样被百度智能云寄予厚望的一站式交易的AI原生应用商店——千帆AI原生应用商店,也迎来自己的全新使命,旨在为商家提供品牌曝光和销售通路支持,进一步加速AI原生应用的商业化落地。百度智能云希望通过商店可以让第一批最有勇气冲在前面的AI原生应用开发者能够“活”下来,快速成长起来,实现商业价值。据悉,金蝶等合作伙伴打造的首批精选应用已经入驻商店。
千帆AI原生应用商店的使用方式是,用户可以通过“百度智能云官网”进入商店,看到新品推荐榜、热门应用榜、行业推荐榜等各类榜单,快速找到最新、最热门的AI原生应用。略感遗憾的是,百度智能云并没有透露该商店的盈利模式,但是,笔者猜测,目前千帆AI原生应用商店并没有盈利压力,而后期随着应用的增多,极有可能通过搜索SEO、广告推广的方式盈利。
AI PC、AI应用、AI Agent的梦幻联动
如今,我们看到大模型、基于大模型的AI应用还在持续开发与进化,因此,也许现在探讨商店盈利略显肤浅,但是,在面对烧钱不止的大模型领域,第一波“创业者”倍感压力。有多烧钱?国盛证券计算机分析师刘高畅、杨然在发表于2月12日的报告《Chatgpt需要多少算力》中估算,GPT-3训练一次的成本约为140万美元,对于一些更大的LLM模型,训练成本介于200万美元至1200万美元之间。
于是,包括OpenAI、微软在内的企业开始探索商业落地,据有关统计,现存的收费模式一般有两种:一种是按销售费抽成。典型代表是苹果的应用商店,公开资料显示,苹果的收费标准是app的销售价格或者订阅价格的30%。开发者还需要支付固定的会员费、审核费;另一种则是按公式计算,在流媒体平台更常见。拿网易云音乐来说,平台先综合计算播放量、播放时长、付费率等因子,再向音乐人支付一定的分成费用。分析认为,OpenAI大概率会采用第二种营收方式。
而无论是哪种盈利模式,都需要OpenAI将GPTs生态做大做强,在滚滚的科技历史长河中,生态对于企业的影响尤为重要,这从英伟达的CUDA生态便可以感受得到。在笔者看来,GPTs生态涉及开发者、用户、入驻的应用,将其打造成规模化,才是长久盈利的法宝。对于百度智能云千帆AI原生应用商店是如此,对于Microsoft Store AI应用板块亦是如此。
对于类似于GPT商店的生态影响较多的当属于最近几个论断,其一是AI PC,这种被重塑了的PC,可以应用于各种场景,包括图形视觉、语义理解、智能交互。这些场景化的,是一些本地运算的小模型,同样也需要进行入驻下载。其二是AI应用,周鸿祎曾对2024年的大模型市场进行预测,他表示,2024年是大模型应用场景,ToC出现杀手级应用,并称今天的搜索、浏览器、信息流、短视频都可以用大模型重塑一遍,焕发新生。其三是AI Agent,这个是个人AI代理,帮助个人处理信息,在笔者看来,要比微软小冰再智能一些。
2024年刚开始,我们注意到,无论是硬件终端还是软件终端,都在这场AI洗礼下迎来持续进化,而在这场变革中,致力于机器学习、大模型研发的厂商如何盈利,是将原有业务升级收取更高的费用,还是像GPTs一样付费会员进行售卖。在目前看来,这些都是尝试,并没有标准的答案。
做商店生意,前有古人后有来者
在国内市场,软件付费就像是被念了魔咒。2020年伊始,腾讯会议为了抢占视频会议领域,狙击钉钉、zoom等SaaS软件,不惜烧重金入场,最后迫于营收压力,改为付费。当然,这只是一个案例。毕竟用户在选择一款软件时,需要考虑它的综合性价比。基于此,笔者认为,GPT商店要想实现盈利,尤其是在国内市场,需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
原有的商店入局也是压力之一,笔者发现,苹果应用商城、三星应用商店、华为应用商店、应用宝、豌豆荚,360手机助手等均是应用商店。应用商店是Smartbi Eagle的核心,类似于手机软件应用市场,不同层次用户能够在商店中进行优秀成果发布分享及快速搜索定位到其他用户发布出来的应用详情。
随着企业应用成果不断积累,用户能够在商店中查找到绝大部分的应用实例进行快速复用,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并且在企业内形成了一种共享互助的良性的生态循环。如果AI应用发展到那一天,且应用商店一旦涉足AI领域,便是强劲的对手,而且,收集这些大模型、AI应用的门槛相对较低,只要生态允许即可。
写在最后
AI发展势头正盛,无论是AI硬件还是基于AI的大模型、应用等软件,都在这波浪潮下迎来新的升级。然而,在AI尚不成熟的当下,这些率先入局的企业又将如何收益,以获取资本进行反复深入地研发,这是一个命题,而且是一个特别有意义的值得做的事情。笔者也看到,越来越多的大模型企业开始探索这一模式。
毫无疑问,GPTs便是商业化落地的一次尝试,虽然尚不成熟,但却是OpenAI获取利润的方式。当然,我们也注意到,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尝试这种模式,比如华为、阿里、百度等。在笔者看来,这种商业模式在C端将会迎来爆发,但是仍需警惕面向C端市场的应用商店。
在企业端如何实现商业化,同样也是值得探索的命题,未来基于大模型的应用会不会像云服务器选配置一样,让企业进行选择,收取相应的费用,未来基于大模型的应用会不会将能力开放给集成商,为B端企业赋能,收取服务费用,这一切都值得探讨。目前来看,这种以商店模式售卖GPT的方式也是一个值得尝试的方向。
最新资讯
热门视频
新品评测